如何理解嗅觉、味觉的食物提示原理?

目前的研究表明,正是食物提示因子(气味、味道、颜色、质感)为动物提供判断是否采食的初步依据。对一头成年的动物来说,它从未知物的气味-味道中判断该物是否与过去接触过的食物相同或相似。如果气味-味道与已知的一种营养好的食物一样,它就开始采食,而且采食量提高。如果气味-味道与已知的一种“不好”(带有毒素、营养成分低、营养不平衡或给它带来不良感觉)的食物一样,它就避开,采食量减少。动物选择采食的原则就是:尽量减少危险。

澳大利亚Van Tien et al.(1999)做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原理。他们要给绵羊提供一种新的饲料(米糠)。设三个处理组,第一组是在米糠中加入羊熟悉的“青草味”;第二组是在米糠中加入羊厌恶的“狗屎味”;第三组为对照组,即在米糠中不加任何气味。分别给三组绵羊采食。添加青草味的米糠,羊第一天就开始采食,采食量逐渐提高,至第6天就达到最高值;而带狗屎味的米糠,羊不采食,直到第12天才开始采食,而且采食量很低。对照米糠,羊到第6天才开始采食。

因此,动物是利用气味、味道作为过去经验的索引,作为选择采食的依据。